“战疫情、保春耕、促生产”,农事指导之丹参春季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药用植物研究室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又名血参、赤参、紫丹参、红根等,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品种,是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与河南省四优四化重点研究和推广的中药材之一,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治疗心绞痛、冠心病等症,一直为临床常用中药,也是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320多个中成药的原料。近年来,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和社会老龄化的出现,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丹参在临床治疗和预防过程中发挥着其他药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用药。因此,使丹参的身价倍增,需求量大幅增长。丹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禹州丹参、裕丹参(南阳方城)及渑池丹参(豫西丹参)是河南特有的道地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均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目前根据其播种育苗的时间不同,丹参正处于春管或预播种阶段,现将其春季田间管理及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广大丹参种植户参考。
     (一)选地、整地
       丹参为深根性植物,根系发达,深可达60~80厘米,故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砂质土最利于根系生长,粘土和盐碱地均不宜生长。忌连作,一般待秋作物收获后整地,每亩施农家肥3000千克作基肥,深耕、耙平,作成1.3米宽的畦,南方或平原地区宜作高畦,以利排水。
     (二)繁殖方法
       主要为分根或扦插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
        1.分根繁殖,方法是作种栽用的丹参一般都留在地里,栽种时随挖随栽。选择直径0.3cm左右,粗壮色红,无病虫害的一年生侧根于2~3月栽种。也可在11月收获选种栽植。按行距30~45cm和株距25~30cm穴栽3~4cm。栽时将选好的根条折成4~6cm长的根段,边折边栽,根条向上,每穴栽1~2段。栽后随即覆土,一般厚度为1.5cm左右。据生产实践证明,用根的头尾做栽出苗早,中段出苗迟,因此要分别栽种,便于田间管理。木质化化的母根作种栽,萌发力差,产量低,不宜采用。分根栽种要注意防冻。
       2.扦插繁殖 于4~5月植株生长旺期,取丹参地上茎,剪成10厘米左右的小段,剪除下部叶片,上部叶片剪去1/2,然后在做好的苗床上按株行距6厘米×10厘米,斜插入土1/2~1/3,做到随剪随插,插后浇水遮荫保湿,待根长至3厘米左右时即可移栽大田,此法一般较少用。
       3.种子繁殖
       若春季播种育苗,在3~4月进行,播种后注意遮荫保湿,15-20天即可顺利出苗。应选地势略高,浇水方便疏松的沙质壤土,山区育苗,背阴地可以减少日晒,利于出苗。播种前施足基肥,深翻,浇水一遍,地七八成干时,翻一遍,耙细整平,做成1.3米宽的畦,种子均匀撒在畦面,用脚轻轻踩一遍,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不必盖土。种好之后,上面薄薄撒一层麦糠或稻糠。地干要洒水,经常保持有墒情。2~3个月后,即可移栽。育苗一亩地,需要种子8~10公斤,可以移栽6~8亩地。苗高10厘米左右时即可移栽。移栽之前苗床浇水一遍,以便带土起苗。移栽行株距35×20厘米。亩用苗株1.0~1.2万株左右。
育苗也可在6月底或7月初,丹参种子收获后进行,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
     (三)田间管理
       1.蹲苗 幼苗返青之后,应经常松土浅锄,一般不浇水以利根系向下深扎,使新生根向下生长,少生细侧根和纤维根,以提高丹参产量和质量。
       2.中耕除草 一般中耕除草三次,4月幼苗高10 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一次;6月上旬开花前后进行第二次,8月下旬进行第三次。平时做到有草就除,除草要及时,若不及时除草,会造成荒苗,导致严重减产或死苗。
      3.排灌 移栽后缓苗前应保持畦地湿润,确保成活。成活后一般不浇水。若在春季收刨,冬前要浇好封冻水。5~7月是丹参生长的旺盛期,需水量较大,如遇干早,土壤墒情缺水时,应及时由畦沟放水渗灌或喷灌。禁用漫灌。田地四周要有与畦沟连接的深40 厘米以上的排水沟,并保持通畅。雨季要及时排水,以防烂根,追肥后要浇水。
      4. 施肥 除栽种时多施基肥外,在生长过程中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第一次,在3月中旬丹参返青时结合灌水施提苗肥,每亩施配方肥8~10千克。第二次在4月底至5月中旬,采用叶面施肥,将配方肥2号稀释成0.3%的水溶液,于晴天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以后或阴天进行,避免中午水分蒸发快而引起叶片伤害;每周1次,连喷3次。不留种的地块,可在剪过第一次花序后再施;留种的地块可在开花初期施;第三次,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丹参根系增长旺盛生长期,因此这一时期营养水分充足与否对产量影响很大,必须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缺肥和草荒。结合中耕每亩施尿素30千克和复合肥15千克,或磷酸二铵20千克,可促使根部迅速伸长膨大,确保丹参丰产丰收。
        5. 摘蕾 除留种子田块外,其余地块均应摘蕾。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主轴上和侧枝上有蕾芽出现时立即剪掉蕾芽,以后应随时剪除(蕾芽应清除出田间),以促进根的发育。使用的剪刀必须清洁卫生,无污染。摘除花蕾时尽量避免损伤茎叶。这是丹参增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
     (四)病虫害防治
       1.蚜虫:成若虫吸茎叶汁液,严重者造成茎叶发黄。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将枯株落叶深埋或烧毁;发病期喷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数次。
       2.蛴螬:以幼虫为害,咬断苗或吸食根,造成缺苗或根部空洞,为害严重。防治方法:施肥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温堆肥;灯光诱杀成虫;用5%锌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1%拌种。田间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75%锌硫磷乳油700倍液浇灌;用氯丹乳油25g拌炒香的麦麸5千克,并加适量的水配成的毒饵,于傍晚撒于田间诱杀。
      3.根腐病 5~11月发生,尤在高温高雨季节严重,为害根部,受害植株根部发黑,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雨季注意排水;轮作,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浇灌。发病期用7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4.根结线虫病 砂性重的土壤,因透气性好,易发病。防治方法:水旱轮作;用80%二溴氯丙烷2~3千克,加水100千克,在栽种前15天均施入土中并覆土。
      5.棉铃虫 幼虫钻食蕾、花、果,影响种子产量。可在蕾期喷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50%西维因600倍液防治。
      6.银纹夜蛾 幼虫咬食叶片,夏秋多发,可在幼龄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5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500倍液,每7天1次喷施。
    (五)采收与加工
      春栽于当年10~11月地上部枯萎或翌年春萌发前采挖。先将地上茎叶除去,在畦一端开一深沟,使参根露出,顺畦向前挖出完整的根条,防止挖断。挖出后,剪去残茎。如需条丹参,可将直径0.8厘米以上的根条在母根处切下,顺条理齐,曝晒,不时翻动,7~8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曝晒至干,装箱即成“条丹参”,如不分粗细,晒干去杂后装入麻袋者称“统丹参”,有些产区在加工过程中有堆起“发汗”的习惯,但此法会使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故不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