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11月23日:第07版,特刊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张新友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擘画,对科技创新的重要定位和重大部署,凸显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纲领性文件。《建议》在不同内容板块中多次提到“创新”,成为贯穿其中的鲜明主线。“根本动力”“核心地位”“战略支撑”“四个面向”“科技强国”,这些关键词将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为“十四五”以及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供了行动指南。
    我省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的发展,特别是“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十三五”以来,我省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农业基础不断夯实,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油料、蔬菜、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我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也持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比全国高近3个百分点,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当前,我省农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叠加实施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们要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农业科技创新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农业前沿领域制高点,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稳固农业基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瞄准生物育种等农业科技前沿领域,着力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持续提升农业科技源头供给能力。全力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通过人才等优势创新资源的集聚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尽快将其打造成国家种业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是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持续完善农业产业全链条技术支撑体系。聚焦制约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全局性重大瓶颈问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深化科研方向任务调整,培育农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构建农业产业全链条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动农业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支撑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三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持续提升科技供给效率。以实施“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等重点工程为抓手,突出重点产业区域和重点科技需求,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产业支撑模式,加大科技成果集成示范与推广力度,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探索建立科技成果从科研创新体系向农技推广体系和生产应用领域转移的快速通道,培育科技支撑农业发展的综合示范典型。
    四是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持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立足农业科研总体公益性较强的特点,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多渠道投入共同支撑的研发投入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改善投入结构,加强财政资金对农业基础性、公益性、前瞻性研究的稳定支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导向,完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鼓励和引导科研项目、科研人员工作重心转向解决重大产业技术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