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推广“养牛+种田”模式 助力绿色发展

河南科技报,2021年12月10日,B6版

推广“养牛+种田”模式 助力绿色发展

    农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废弃物资源排放量较大的行业。据统计,我省年产农作物年秸秆资源总量约7700万吨,畜禽养殖废弃物年均排放量约16500万吨,其中仅牛粪一项就占一半以上,达8876.8万吨。事实上,种植业与草食畜牧业是农业副产物资源(秸秆、粪尿)互补性最具优势的组合,种植端、养殖端可以无缝连接,因此,“养牛+种田”模式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简便易行的重要途径。我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发展养牛与种植模式、实现种养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科学实用的生态承载量
    以“养牛+种田”模式开展生产,一个小型养牛场需要流转多少土地,或者一个承包100亩耕地的种植户,可以养多少牛?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岗位专家聂胜委博士团队依据我省的省情和农业特点,通过试验研究和实践验证,得出了准确的生态承载量,在高水平生产条件下,每公顷小麦-玉米、小麦-水稻、小麦-花生、小麦-大豆、油菜-水稻,对应肉牛适宜承载量分别为9.6头、9.6头、6.4头、6.1头、6.4头,奶牛适宜承载量分别为4.8头、4.8头、3.2头、3.1头、3.2头。在中等水平生产条件下,同上的种植模式,对应肉牛适宜承载量分别为16.3、16.3、10.7、11.3、11.3头,奶牛适宜承载量分别为8.2、8.2、5.3、5.6、5.6头;在低水平生产条件下,同上的种植模式,肉牛适宜承载量分别为28.9头、30头、19.3头、20.4头、20.4头,奶牛适宜承载量分别为14.5头、15头、9.6头、10.2头、10.2头。这一研究结果,改变了生态承载量由过去的宏观实践转变为微观数量,让大家一看就懂,方便实用。
养牛与种田结合的具体实践
    据泌阳县定盈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胡定贤介绍,自己目前肉牛存栏量50头,同时承包了近70亩地,需要劳动力2~3人,正好把全家劳力都用上。按照技术要求,先把牛粪清理后进行腐熟堆沤,在作物换茬时把堆沤的肥料还田;种地收获的小麦秸秆做粗饲料、玉米秸秆做青贮饲料,既解决家里人的就业问题,又降低了搞农业的风险。由于实行种养循环,储备有粗饲料、精饲料,疫情期间对肉牛养殖影响很小。同样来自泌阳县高邑乡华丰家庭农场的赵青华发展肉牛养殖近14年了,目前肉牛存栏量46头,承包了30多亩地,牛粪堆沤腐熟后,在作物换茬时做基肥或追肥还田,地里的小麦、花生、玉米秸秆做饲料,完全实现了牛粪、秸秆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化利用,成了闻名乡邻的致富能手。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当前,我国农田化肥施用量偏大,不仅污染严重,而且易造成土壤板结和劣化,因此,减少化肥施用量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把养殖业的粪污资源肥料化利用,不仅可以替代部分化肥,有效减少农田化肥的投入量,同时也改善了土壤质量,提升了土壤地力,实现了生态与效益双赢。实践证明,在小麦、玉米两季,用堆沤腐熟牛粪替代20%化肥投入量,小麦可增产3%~10%,玉米可增产42%~60%,生态、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
    在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组织下,今年我省开展了推进牛粪资源化利用与绿色健康养殖的巡讲活动,先后在遂平、泌阳、西华、项城、南召、郏县等地举办培训班,累计培训人员已有1000多人次,发放资料2000多份,有力地提高了农户种养结合的意识和对牛粪、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能力,推动了农业的绿色发展。
    (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 聂胜委 王二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