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省小麦后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立春以来,省委省政府及早安排部署,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强指导服务,狠抓分类管理,强化病虫防控,科学防灾减灾,全省小麦苗情持续向好,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目前,我省小麦从南向北陆续进入抽穗期,大部分麦田群体充足,墒情适宜,丰产架子已经初步搭好。但是,距离小麦收获还有2个月左右的时间,生产中还存在影响小麦丰产丰收的多种不确定因素:一是据植保部门监测预测,今年小麦条锈病在豫南地区呈偏重发生态势,小麦赤霉病有偏重流行的风险。二是小麦生育后期天气不确定性大,面临倒伏、干热风、烂场雨等多重风险。因此,各地要立足抗灾夺丰收,以“稳粒数、增粒重、提品质”为目标,以“养根护叶、防病治虫、防范灾害”为重点,抓好小麦后期管理,确保夏粮再获丰收。现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突出重点,防控重大病虫害

  突出重点区域,抓住关键环节,抓好条锈病、赤霉病防治。对条锈病,要立足“早发现、早控制”,坚持“带药侦查,打点保面”“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做到应治尽治。对赤霉病,豫南地区要抓住关键时间节点,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一旦遇雨要二次补防,确保防治效果;其他地区也要结合抽穗扬花期天气情况,立足预防、适时用药,做到应防尽防。要发挥各类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主力军作用开展统一喷防作业。小麦生产后期往往多种病虫重叠发生,交替危害,各地应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防控药剂,兼顾白粉病、吸浆虫、麦穗蚜等其他病虫,同时,注重防病治虫和防早衰相结合,推行药肥混用,努力做到一喷多效。

  二、因墒制宜,酌情浇好灌浆水

  农谚讲:“灌浆有墒,籽饱穗方。”小麦开花至成熟期适宜的水分供应,不仅能够防止叶片早衰、保持根系活力,促进籽粒灌浆,而且能够平抑地温,预防干热风和高温热害影响。因此,对土壤墒情不足、有水浇条件的麦田应在扬花后7-10天左右,酌情浇好灌浆水,以水调肥,以肥养根,以根护叶,促进灌浆,提高粒重。浇水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选择无风天气进行浇水,无风快浇、有风停浇。浇水切忌大水漫灌,防止地面积水。

  三、关注天气,防干热风防倒伏

  5月份小麦灌浆期间是干热风天气的高发期,一旦出现干热风天气,很容易导致小麦提前停止灌浆,降低粒重,影响产量。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指导农民在酌情浇好灌浆水的基础上,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籽粒灌浆,减轻干热风天气影响。今年我省部分麦田群体偏大,后期存在倒伏风险,要避免在灌浆中后期或有大风的天气前浇水,防止倒伏发生。一旦发生倒伏,不能盲目进地采取绑扶措施,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和不必要的人工投入。发生倒伏的麦田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同时视情况开展叶面喷肥,促进籽粒灌浆。收获时要适当调整拨禾轮和割台位置,确保收获质量,最大限度减轻因倒伏造成的减产。

  四、抢抓时机,科学适时收获

  “麦熟一晌,龙口夺粮”。小麦成熟收获时间短,极易发生不可预测的灾害性天气,必须抢抓时机,科学收获。要指导农民在叶片枯黄、籽粒变成蜡质状、籽粒干重达到最大值的蜡熟末期及时收获。优质小麦收获前进行田间去杂,收获时清净收割机内的异品种籽粒,并按同一品种连续作业,防止机械混杂。收获后单品种晾晒、单品种贮藏,保证优质小麦商品等级。

  各级农技人员要深入生产一线,走进田间地头,面对面指导农民科学开展后期管理,同时通过开展电视讲座、技术培训、发放明白纸、服务热线、网络、短信、微信等多种方法和形式,加大技术宣传力度,提高关键技术知晓率和到位率。要充分发挥好各级各类小麦示范田和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作用,带动群众科学开展后期麦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