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12月7日: 第03版,要闻
姹紫嫣红颜值高一身是宝可入药
“科技菊”绽放美丽经济
本报记者 曾鸣12月1日,初冬时节,位于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师寨镇许堂村的秋韵菊花种植基地里,一株株鲜艳的菊花迎着寒风绽放。谈起自己的菊花种植史,秋韵菊花负责人李慧管说:“从种植‘小白’变行业‘能手’,多亏了咱农业专家的指导!”李慧管大学毕业后,发现菊花种植很有发展前景,便萌生了“采菊东篱下”的想法。2016年年初,他下定决心,抛开蒸蒸日上的生意,开始了菊花种植。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大规模的菊花种植其实是个技术活。普通的种植方式,容易造成品种退化、产量降低。连作模式会导致花色变淡、花朵变小、叶片卷缩。水肥及绿色防控掌握不好,病虫害防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造成环境污染。看着基地里成片的蔫头耷脑的花儿,李慧管愁得直挠头。
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中药材安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专项负责人、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梁慧珍研究员带领团队来到基地做田间调查,李慧管抓住机会向梁慧珍“大倒苦水”。
结合菊花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与基地建设示范等专题任务的实施,梁慧珍带领团队对李慧管的基地开展田间指导。菊花扦插时,提供专用配方药剂蘸根可有效防治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引进菊花滴灌系统,轻轻一点按钮,就可以实现自动灌溉,40多亩地浇完只用20分钟;运用绿色防控技术,结合捕虫灯、黏虫板等理化诱控技术和科学用药技术,保证菊花长势良好,形态饱满……
一系列新技术的实施,让种植基地的菊花变得叶子浓绿、茎秆粗壮、花色鲜艳、生机勃勃。“花期提前了10天左右,产量提高了15%。”李慧管笑着说,提早上市、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让他种植的菊花迅速抢占了市场。
李慧管掰着手指头算了笔“经济账”:现在菊花亩均产值1.5万元,基地为周边贫困户设置季节性公益岗位50个,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科技菊’也是‘扶贫菊’啊!”李慧管说。
小菊花浑身是宝,可观赏、可入药,我省提出大力发展优质中药材等十大特色优势农业以来,菊花产业带来的美丽经济方兴未艾。“中药材产业是一个潜力大、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朝阳产业。提高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水平,加快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对于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梁慧珍说。
姹紫嫣红清香远,此花不与百花同。一朵朵小菊花,在科技活水的浇灌下,绽放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