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条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据2009年国内粉条生产成本与市杨价格分析:大包装精制粉条(5公斤)销售价6400-7600元/吨,扣除总成本5800圆/吨,包括:原料净化处理的精制淀粉4000元/吨、大包装费(袋、电、人工)用每吨200元、漏粉(人工、水、电、煤)费用200元/吨、冷冻(电、水、人工)200元/吨、烘干费用200元、非生产费用200元/吨,生产大包装总成本5000元/吨,每吨净利润1200-1500元/吨,年生产250天,总产1000-11200吨,年获利税100~150万元。精包装精制淀粉粉条,销售价8000--9000元/吨,扣除总成本5800圆/吨,包括:精制淀粉4200元/吨、精包装费(袋、电、人工)用每吨600--800元、漏粉(人工、水、电、煤)费用300元/吨、冷冻(电、水、人工)200元/吨、烘干费用200元、非生产费用200元/吨,每吨获利税2200元/吨。年生产250天左右,总产1200-1400吨,年获利税220~250万元。2010年下半年开始各类淀粉均有不同程度的涨价,鲜薯收购价每吨500-600元增加到700-800元,红薯粗制淀粉价随之提高到每吨6000元以上,精制红薯淀粉价随之提高到每吨8000元左右。2011年国内市场粉条出厂价每吨为11000~12000元,精制粉条每吨利润仍然可获得2500元以上。市场需求量很大。据专家分析预测,在今后几年内我国薯类淀粉需求量将以每年平均16%的速度递增,由此看出:甘薯淀粉及其制品加工产业从国内市埸到国际市埸,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1:无公害粉丝生产生产标准
精制粉条专业厂,是指专业从事淀粉制品生产的企业,以精制淀粉为原料,利用现代淀粉制品设备和工艺,生产的符合国家或出口标准的优质粉条、粉丝。由于设备先进,原料及各道工序要求严格,产品质量要比普通粉条高出许多。价格至少比普通粉条高1~2倍。国内一些大型粉条厂生产的精制粉条,大部分装箱出口,其余部分采用小包装在国内超市销售。
目前我国专业粉条厂生产精制粉条采用瓢漏式和挤压式两种工艺,其中瓢漏式占主导地位。本节以瓢漏式精制粉条工艺为主,重点介绍精制粉条的生产标准、质量及卫生标准、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等。
一、精制粉丝、粉条的生产标准
根据国家制定的.NY/T982-2006甘薯粉丝加工技术规范农业行业标准内容,将粉条生产的主要标准予以简要介绍。
(一)加工原料、用水要求
1.粉丝加工企业可以利用新鲜甘薯或干片甘薯加工甘薯淀粉,新鲜甘薯应符合“GB/T 8866淀粉原料”的规定,干片甘薯应符合“GB/T 8610淀粉业用甘薯片”的规定,加工出的甘薯淀粉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2. 采购的甘薯淀粉应符合“SB /T 10228淀粉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3淀粉 运输工具应备有防雨、雪等措施。运输作业应防止污染,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
4.贮存淀粉应设置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仓库。仓库具有防鼠、防虫措施和通风良好的条件。原料堆放时离地高度应不小于10cm,离墙距离应不小于20cm,垛与垛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40cm。
5. 加工过程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
6.加工用水应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水质卫生检测,并保存记录。
(二)企业卫生及设施要求
加工企业粉丝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控制应符合“GB 14881-1994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规定。
1. 生产设施:
⑴厂区环境:①厂区主要道路和进入厂区的道路应铺设适于车辆通行的坚硬路面(如混凝土或沥青路面),路面应平整、不起尘。②厂区应无有毒有害气体、烟尘及危害产品卫生的设施。③厂区禁止饲养畜禽及其他动物。④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料的排放或处理应达到国家环保总局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
⑵厂房及设施:①车间按工艺流程要求布局合理,无交叉污染环节。 车间地面应平整、光洁,易于清洗。 车间墙壁要用浅色、不吸水、不渗水、无毒材料覆涂,并用防腐材料装修高度不低于
⑶卫生设施:① 车间出入口处应设有消毒设施。② 更衣室应与车间相连,且宽敞整洁。更衣室内应配有足够的更衣柜及鞋柜。③与车间相连的卫生间内应设有冲水装置和洗手消毒设施,并配有洗涤用品和干手器。卫生间要保持清洁卫生,门窗不得直接开向车间。
2.生产设备与器具:应符合“GB 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的规定。 粉丝加工设备应按工艺流程合理布局。与水接触的加工设备、器具要由耐腐蚀材料制成。设备中与物料的接触面要具有非吸收性,无毒、平滑,要耐反复清洗、杀菌。每日班前班后应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有有效的合格证件。
(三)粉丝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质量控制
1. 粉丝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控制应按照“GB 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规定执行,生产前应对生产设备与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使用的洗涤剂和消毒剂应符合“GB 14930.1 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剂卫生标准” 和“”GB 14930.2 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的要求,清洗后无残留。
2. 企业应有适应的检验(化验)室和检验设备。检验人员应对原料进厂、加工及成品出厂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做好原料验收、半成品检验和成品检验工作。甘薯粉丝加工过程中质量检验的管理应符合“GB 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中7的规定。应备有新鲜甘薯、干片甘薯和甘薯淀粉原料采购记录和贮藏记录。各项检验控制应有原始记录。记录格式应规范,填写应认真,字迹应清晰。
(四)人员要求
甘薯粉丝加工厂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应符合“GB 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中
⒈生产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临时健康检查;新进厂人员应经体验合格后方可上岗。
⒉ 凡患有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肝炎、肠道传染病、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等的疾病人员,应调离粉丝加工生产岗位。
⒊车间禁止吸烟,严禁随地吐痰;与生产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车间;工作之前和使用厕所之后,或手部受污染时,应及时洗手消毒。
⒋车间工作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或在肌肤人涂抹化妆品。进入车间应穿整洁的浅色工作服和工作靴鞋,戴工作帽或发网。
(五)成品检验
甘薯粉丝感官指标:①色泽:具有甘薯粉条的自然色泽,有光泽,呈半透明状;②气味:具有甘薯粉条的正常气味,无异味;③口感:不酸、不粘、不砂质,复水后柔软、滑嫩、筋道、无异味;④杂质:无肉眼可见杂质,无粉点、无黑点;⑤组织形态:条直,粗细、宽窄均匀,无并条、无酥条、无碎条。
甘薯粉丝卫生指标应符合“GB 2713-2003淀粉类制品卫生标准”的规定(本标准适于以谷类、薯类、豆类.等植物为原料制成的淀粉类制品)。1、感官指标: 具有各自品种固有的体态和色泽,不酸、不粘、无发霉、无变质、无异味、无杂质,口尝无口质。 2、理化指标 : 砷(毫克/千克,以As计)≤0.5;铅(毫克/千克,以Pb计)≤1.0;黄曲霉毒素B1(微克/千克)≤5;二氧化硫(以SO2计,mg/kg),淀粉制品≤100;。 (3)微生物指标 ①菌落总数/(cfu/g)≤1000;②大肠菌群/(MPN/
无公害食品 甘薯粉丝卫生指标、理化指标可参照“NY 5188-2002无公害食品 粉丝” (表6.2-1,表6.2-1)的规定。
表6.2-1无公害食品 甘薯粉丝理化指标
图37
表6.2-2无公害食品 甘薯粉丝卫生指标
图38
绿色食品 甘薯粉丝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应符合 “NY/T1039-2006 绿色食品 淀粉及淀粉制品” 的规定。
(六)成品包装
包装间的落地粉丝不得直接包装出厂,应经过再加工或适当处理后方可出厂,或直接作为废品处理。根据用户要求,将粉丝切割或扎把包装,要求成品内无碎条、无异物、无粉点、黑点等。采用封口机将合格的进行封口,封好的袋口要美观,严密整齐。包装材料应清洁、无毒、无污染、无异、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包装应牢固、无破损、封口应严密,且能耐受装卸、运输和贮藏。包装窗口的大小和装填重量要恰当,计量准确,净含量应符合“NY 5188-2002无公害食品 粉丝”中
(七)成品标志
标签应符合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包装贮藏图示标志应符合“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的规定。
(八)成品运输
运输应符合“NY 5188-2002 无公害食品 粉丝”中8.2的规定。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备有防雨、防雪、防尘等措施。运输作业应防止污染,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
(九)贮存
甘薯粉丝的贮存应符合“GB14881-1994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中8.1的规定。甘薯粉丝在贮存期间,严禁日光直射粉丝,其余贮存条件应符合“NY 5188-2002 无公害食品 粉丝”中8.3的要求。成品库应有专人负责,并备有专门粉丝出入库记录。
(十)管理制度
企业应制定质量方针,各个岗位如:原料含净化、漏粉、冷却冷库、粉条干燥、包装、检验、锅炉、营销等,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应有从原料购入到粉丝出厂的质量管理制度,并有措施保证各项制度运行有效; 应有人员健康、培训、原料、辅料验收、检验、发放等记录;企业每年应对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审,对生产车间每3个月进行一次制度实施情况检查,对成品库每月进行一次制度实施检查,以上检查应有记录并存档。
技术2;精制粉条(丝)无明矾生产工艺技术2
精制粉条生产,采用“三无”即无明矾、无硫磺熏、无日晒 “放心粉条”新工艺。
(一)工艺流程
淀粉原料→打糊(制芡)→和面、抽真空→漏粉、煮粉糊化→冷却→切条、盘粉上杆→冷却(低温老化)→冷冻老化→解冻→干燥(机械风干)→包装、封口→检验、成品入库
(二)设备、设施
1.检验设备:捡验原料鲜薯、淀粉、成品粉条粉丝各项品质分析仪器(略)和设施等。
2.净化淀粉成套设备及设施:淀粉溶解池、搅拌机、分离筛、旋流除沙器、碟片分离机、脱水机等。
3.打糊、和面机械:搅拌打糊机、螺旋和面机、真空和面机。螺旋和面机多是是由电机带动装有齿爪的搅杆转动进行和面的,有的和面机电机在和面盆的上边,有的电机在和面盆的下边搅杆穿过盆底在盆间转动。卧式和面机电机则是在一侧,带动平轴上的齿爪或螺旋转动进行和面。与和面机中的和面盆以设以陶制和不锈钢制的为好;搅杆及齿爪以不锈钢为好,尽量减少和面过程中淀粉与铁质接触,以免引起褐变。真空和面机是根据国外先进技术研制生产的粉条专用生产机械。和好的面团,经淀粉抽空机抽空后,可抽去面团中的空气,使面团里成真空状态,漏出的粉条不含空气泡,具有较强的耐煮性,而且透明度高。
4.漏粉机 漏粉机主要有吊挂式、臂端式、综合式。其中以吊挂式和臂端式价格低,应用较多(详见第一节中的同类设备介绍)。
5.冷却、冷冻、解冻配套设备:包括冷却室、冷库的制冷机、冷气排管,解冻机等。
6.粉条干燥设备:需配风干流水线装置和蒸汽锅炉等设施。
7.其他设施:括淀粉净化车间、漏粉车间、常温老化车间、冷冻车间、解冻流水、干燥车间、包装车间、原料仓库和成品仓库等。
(三)原料:
精制粉条生产对原料的要求是:原料淀粉的包装与标志,运输和贮藏应符合SB /T 10228-1994 淀粉通用技术条件 中的6、7和8的规定。淀粉抽样检验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淀粉净度、黏度高,色泽白而鲜艳。,口尝不酸、无砂齿,无杂质、无霉变、无异味,白度在80%以上。
(四)打糊(制芡),(与第一节普通粉条打芡工序相同) 先取少量生淀粉加温水调成淀粉乳,再加沸开水打成淀粉熟糊。如用含水量38-40%的湿淀粉和面,先取其中6%的湿淀粉加入重量为湿淀粉重一半的温水调成糊状,再加沸开水(重量为湿淀粉重的1-1.5倍),边加边搅拌成糊状,为使糊熟透,可将打好的糊切成1-1.5Cm厚放入沸水锅内煮至浮到水面时捞出,待和面时用。制芡淀粉量与制粉丝总淀粉量的比例,因淀粉含水量不同而不同,如用含水量14--16%的干淀粉和面,一般每100千克干淀粉取3~4.0千克。的淀粉做芡粉(细粉取低值、粗粉取高值),加入1.5倍50
(五)和面 和面实质上是用芡的黏性把淀粉粘结成团,并通过搅揉把面团和成具有一定的固态,还有一定的流动性和较好的延展性的过程。
1.芡同淀粉的比例 用芡的比例根据淀粉干湿而定。用干淀粉和面时,每65千克干淀粉加芡35千克左右即可。随着芡用量的减少,芡液的浓度也应随之提高,以保证有足够的粘结淀粉的能力。此外,加芡的比例还应根据不同批次淀粉具体的含水率及淀粉质量而定。如干淀粉的含水率有的在12%,有的在15%左右;湿淀粉含水率在38-42%;有的淀粉可粘结性好,有的淀粉可粘结性差。因此,和面加芡时要因粉制宜,不能用统一的加芡比例。如对含水率高的淀粉应少用芡、用稠芡;对含水率低的淀粉应多用芡、用稀芡;对优质淀糊用芡量可适当增加,并以稀芡为主;对劣质淀粉用芡量可适当减少并以稠芡为主。加工粉条的种类不同,加芡的比例也不同。一般来说加芡量的顺序是:.细粉>粗粉>宽粉(片粉)>粉带,用芡的浓度与芡量相反,其顺序是:粉带>宽粉>粗粉>细粉。
2.机械和面:在芡糊中加入称量好的甘薯淀粉和食品添加剂等,搅拌均匀,并避免在淀粉面中形成气泡。和面时淀粉团温度控制在
(六)抽真空:将普通和面机和好的面团,放入真空和面机抽真空,使面团的真空度达到95千帕左右,以增加面团密度和拉力及粉条的韧性。和好的面团标准:不沾手、柔软细腻、表面光亮,手握面团指缝能均匀下落成线且不断。下成粉条光泽度好,透明、粗细均匀,耐煮、口感好。
(七)漏粉和煮粉:漏粉是利用瓢孔使面团靠重力下落成丝条。产品不同,使用不同的漏瓢,有粉丝、粉条、扁粉各种漏瓢。煮粉时扁粉、粉带重量大,在锅内停留时间长,容易使水温下降,因此应使炉火烧旺,以利充分熟化。细粉条很容易熟化,水温不宜过高,煮粉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在锅内断条。锅内水温要适宜,粉丝煮锅内水温控制在
(八)冷却、晾粉
当粉条在锅内完成糊化后,用操作棒或链条将粉丝牵引注入冷水槽内进行冷却,冷水槽内水温春夏控制在24℃以下,秋冬控制在20℃以下,并及时补充冷水;盘粉是将冷却后的粉条整齐的搭在粉杆上的过程。盘粉的速度漏必须与漏粉、煮熟与进入冷却池的速度协调一致的,否则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紊乱,不是影响粉条的质量便是影响加工的效率。有的专业厂自发研制了建简易盘粉机,它是一个有多角轮、中轴、固粉夹、摇柄等组成的装置,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节上杆粉条的长度,解决了盘粉长度和整齐度操作难以规范掌握的问题。拉锅时应注意拉锅速度,应及时捞出煮锅和冷水槽内的碎断粉丝。为进一步提高粉条的整齐度,在盘粉之后,用剪子或机械切刀将粉条剪齐,以利干燥后的包装。
粉丝经切断与沥水后放在晾粉室内进行晾粉处理;晾粉室的温度控制在
(九)冷冻、解冻
晾粉处理后的粉丝在冷冻室内进行冷冻老化处理。冷冻室的预设初始温度为
冷冻后的粉条从冷库里取出后,将老化好的粉丝进行喷水(淋水)或进入温水槽解冻装置解冻,解冻水温为15-20℃。也可逐杆用木棒锤击粉条,使冰晶破碎,然后双手掂起粉条擞掉冰花,再放入温水中溶去残余冰体,捞出沥水后进行干燥。
(十)干燥
干燥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无干燥条件可采取自然干燥法,可在晾晒场干燥粉丝。场地要求地面及周围应避免灰尘飞扬,应防止畜食畜进入晾晒场;晾晒场设在离铁路、公路、化学工业厂房较远和通风向阳的地方,以防止污染的空气和尘土对粉丝产生不良的影响。地面要铺一层沙砾,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用水泥抹地。目前常用顶风拉绳法晾晒粉条(丝)。即刮南风或北风时,东西方向拉绳,绳子距地面
由于晾晒粉条受大气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专业厂应采用隧道推车式粉条专用气流喷射烘干机
或JFF?300粉条风干机流水线 或 粉条风干装置技术(装机容量18kw,24h日产6-9吨,25-30℃低温风干)。该机采取自控风动干燥新工艺,封闭式生产,不受天气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达到周年生产,免受二次环境污染,大大提高了产品卫生标准,加工耗费低能耗低、效益高,烘干1公斤粉条用煤、电、人工费用仅0.10---0.15元。而且占地面积小,大大节省晒场,操作方便。把粉丝挂在烘干通道的传送链上,,采用较低温度(不超过35℃)大风量干燥技术路线,根据温度、湿度调整链条的速度,内在质量、外观质量和成品率高,干燥后的粉丝含量小于14%。
(十一)包装
粉条干燥后,按产品品质的不同等级分别归类,送到包装车间进行包装。根据市场要求,将粉丝切割包装或扎把包装,成品颜色均匀一致,无异物、黑点等,并计量准确;包装人员检查粉丝的外观质量并确保粉丝内无杂质,合格的进行封口,封好的袋口要美观,严密整齐;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对准备销往城市的高档粉条用彩色塑料袋或纸箱衬薄膜包装,每小塑料袋重400~
(十二)检验入库
对包装后的产品进行抽检并合格,才准入库。甘薯粉丝的卫生指标应符合“GB 2713 淀粉类制品卫生标准”的规定,质量指标可参照“NY5188-2002 无公害食 品粉丝”的规定执。
技术3.瓢漏式粉条生产常见难题及解决办法
在粉条加工中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原因,并针对主要矛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打芡不熟:制芡后发现色白而透明性差,有夹生淀粉团絮,此为不熟芡。不熟芡黏性小,粘结淀粉的能力差,漏粉中易断条。在生产上要避免用不熟芡和面。
(1)原因:①稀释粉乳用冷水过多,用开水量相对减少,降低了糊化温度。②打芡用的热水不开。③打芡容器没有预热,加上打芡时气温低,水温下降快。
(2)解决办法:①预防措施:在制芡前先用热水倒入制芡容器中预热10分钟左右;打芡时先把制芡淀粉用少量
2.漏粉困难: 和好的淀粉面团装入漏瓢中,用拳打瓢或机器振动时,下漏困难,或漏而不畅。
(1)原因:芡浓度大、黏性大,和出的面团筋力过强,延展性差(有的地方称为面“劲”过大);②加芡少,和出的面团含水率偏低,或面团温度高,流漏性差。③漏粉机械不配套。
(2)解决办法: ① 预防措施:根据淀粉质量确定制芡浓度,按照粉水比例制芡,一般芡中水是干淀粉重的9~11倍;和面时加芡比例要适当,一般是每100千克干淀粉加芡50~55千克(具体要根据加工的品种和淀粉湿干程度而定),和成的面团(制粉条时)含水率以48%~50%为宜。②补救措施:面和好后,发现漏粉困难若是面“劲”过大时,应再取少量淀粉(一般为原面团干淀粉的2%~3%)加入同重量的
3.粉条鼓珠(粉豆): 瓢漏式粉条的鼓珠与挤压式粉条的起珠不是一种概念。挤压式粉条起珠是粉条在挤压后遇冷空气收缩不匀,一节大一节小,看形状像起珠的样子。而瓢漏式粉条的鼓珠则是指粉条中突然鼓起的超过粉条直径0.5~2倍的小疙瘩,剖开里边,有生淀粉粒或树叶碎屑等杂质。
(1)原因:①淀粉原料中有坚硬的淀粉颗粒,和面时未被和软。②在漏粉过程中,面温下降,到最后面团表层和紧挨面盆的部位面团温低发硬,漏粉时未充分揉匀。③揉面时间短,没有和均匀。④淀粉净度差,在晒淀粉等过程中混入植物碎屑等杂质。
(2)解决办法 ①选用洁净的淀粉做原料。②和面前用粮食机械将淀粉粉碎。③采取措施保证漏粉前面温不低于
4.粉条生产过程中易断条,干品不耐煮断条主要发生在漏粉后的煮熟过程和上竿后。不耐煮是指食用煮锅时易浑汤、断条、缺筋力。
(1)原因:①水温过高,煮粉时间长。细粉条漏入沸腾的大锅中,会被沸腾大浪冲断,如果煮粉条时间过长,筋力减退,容易碎断。②水温过低或煮粉时间短,糊化不彻底,筋力差。③上竿粉条定位过长,坠力大,一般从上部粉竿处断开坠地。④淀粉质量差。
(2)解决办法 ①淀粉经过粗滤、细滤、除沙,精细净化;②减少明矾用量,使用无明矾配方。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的无限量指标为明矾用量最多不超过以干淀粉的0.3%,若加到0.7%,不仅铝含量超标,而且,粉条易脆断。提倡推广无明矾配法:根据淀粉纯净度、黏度可适当加入以下食用配料:0.05%~0.15%食用碱,0.5%~0.8%的食盐, 0.15%~O.20%的瓜尔胶或0.2%~0.5%的摩芋精扮。 ③调整灶火使锅内水保持微沸,或在锅中间上边设挡板,烧火时在锅的前半部分用旺火,后半部分用微火。漏粉时从后半锅下粉定型,从挡板下进入前半锅沸水中煮熟,然后再拉入冷水池冷却,可减少因沸腾过很而引起的断条。④控制煮粉时间。粉条在锅内一般煮3~4秒,细粉时间宜再缩短、粗粉宜长,水温高宜短,水温低宜长,使其充分熟化。⑤控制粉条上竿长度。粗粉条不宜超过120厘米,细粉条最长不宜超过100厘米。一般粗粉条以100厘米左右为宜,细粉条以40~60厘米为宜,短粉条还有利于包装。⑥和面时加入10%~20%的豌豆淀粉或绿豆淀粉,可明显提高粉条的筋力。
5.干粉条易脆断:有的粉条在干燥后,硬而酥脆,极易折断。
(1)原因:①淀粉杂质多;②芡粉用少,芡量少; ③煮粉水温低,煮粉时问太长;④粉条出锅后冷却老化不彻底;⑤明矾用量过大,超过0.7%;⑥疏散剂处理时用麦芽粉过多;⑦干燥时温度过高,或粉条含水率过低。
(2)解决办法:①淀粉经过粗滤、细滤、除沙,精细净化;②减少明矾用量,使用无明矾配法,和面时加入0.6%~0.8%的食盐,使其干燥后能自然吸潮,可防脆断。。③加芡适量④减少明矾及麦芽粉用量。明矾使用量控制在0.2%~0.3%,麦芽粉水溶液浓度控制在0.03%~0.05%。⑤煮粉水温
6.粉条不透明、无光泽粉条晒干后,不透明,微白而天光亮感。
(1)原因:①面团中空气多,致使粉条中也含有较多的气泡,因而缺乏透明度。②熟化不彻底。③淀粉中杂质多,而且色泽差。
(2)解决办法:①和面时从面周围由上向下揉,使面团崩中间凸起,挤出空气。②糊化过程中使粉条充分熟化。③打芡时加入0.15%左右的花生油,可使粉条透明光亮。④在20%的二合浆酸水中浸泡数分再晾晒,可增加粉条光洁度。⑤利用抽空机把和好的面团抽成真空,加工出来的粉条不含空气泡,透明度很好。⑥选用纯净洁白的淀粉,色鲜而且透明度好。
7.粉条粘连(并条) 湿粉条粘连严重,晾晒时散条困难。
(1)原因:①不冷冻的粉条没有进行疏散剂处理。②面团较快淀粉水份高③冷冻的粉条没有冻透。④老化不彻底。
(2)解决办法:①用0.03%~0.05%的麦芽粉水处理老化前的湿粉条3~4分。②用20%的二合浆酸浆水浸泡粉条5~10分。③降低煮粉锅旁的冷水池水温和水溶液浓度,减少热粘连。④粉条捞出冷却后加入0.4%~0.5%的食用油,使食用油均匀地沾到粉条表面。⑤采用冷冻技术,缓慢降至-
8.漏粉时锅内起沫漏粉时锅内泡沫多,严重时棚架粉条,影响熟化。
(1)原因:①锅底中沉有碎粉而且煮沸时间长,使粉溶液浓度增加。②用直链淀粉多的原料漏粉容易起沫,如用薯干或鲜淀粉漏粉条易起沫。
(2)解决办法:在锅内加少量食用消泡剂(消泡大王),泡沫即可消失。
附1:笔者简介:肖利贞(1938- ),男,研究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从事甘薯育种、高产栽培研究与甘薯淀粉、粉丝加工开发研究工作。
附2:技术咨询:引进甘薯各类名优品种脱毒原种及1级脱毒良种、配套无公害及绿色食品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保鲜贮藏技术,考察生产、保鲜、加工现场,包括甘薯各类产业致富途径、加工工艺、配方、技术与需查看国内期刊有关甘薯生产、保鲜、淀粉、粉丝、全粉、色素等甘薯食品加工各类文献及《甘薯高产高效专家谈》(主编:肖利贞,中原农民出版社. 1997)、《薯类淀粉制品实用加工技术》(肖利贞、王裕欣. 中原农民出版社.2000.)、《甘薯产业化经营》(主编:王裕欣、肖利贞,金盾出版社,2008)、《甘薯绿色食品生产保鲜及加工工艺配方》(主编:肖利贞、王裕欣,金盾出版社,2014待出版),要求查看以上文献的某项技术、加工生产现场录像,请来电讲明:你的姓名、地址、公司名称、电话、QQ信箱,以便发给你超大邮件(甘薯名优品种、脱毒技术、高产高效栽培、田间机械作业、加工淀粉、粉丝、全粉、现代化粉丝等加工生产现场录像、加工装备、工程概算等资料. 可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网站首页“农事指导”拦目,查有关甘薯各类名优品种、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安全收获贮藏技术、淀粉、粉丝、全粉等甘薯食品加工工程建设、工艺、技术)
肖利贞 联系手机:1808 7919 350,电子信箱:15136279001@163.com,5054689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