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
特色蔬菜铺就产业帮扶新路子
□本报记者 郭俊娟
与会代表首先观摩的是嵩县闫庄镇王元村50亩优质大葱示范田。据介绍,闫庄镇是传统的大葱产区.但以小规模种植为主,没有形成规模效应。2018年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帮扶专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了三年发展规划。在去年推广200亩大葱种植的基础上,闫庄镇今年发展到5000亩,明年计划达到10000亩。目前全镇有11个村680户(其中贫困户233户)通过种植大葱增加了收入,可谓所有劳力齐上阵、家家户户无闲人,每市纯收益3000~4000元。
随后观摩队伍来到嵩县库区乡板闸店村,观摩当地种植的三樱椒、艳红椒。批悉,在专家帮扶和示范带动下,今年库区乡引进5个辣椒品种,种植了5000亩辣椒。去年板闸店村种了620多亩普通辣椒,由于缺乏新技术、新品种,辣椒产量低,品质差,售价低,亏了近10万元。今年,省农科院专家带来了新技术和新品种,每亩收入8000元,600多亩辣椒,收入在500万元左右。观摩现场,当地种植户正在采摘、分拣、过秤,红彤彤的小辣椒将由此送到市民家的餐桌上。那些现场结算工资的农户更是充满丰收的喜悦。
在车村镇陈楼村天韵农民合作社,面对被当地种植户统称为包菜的越夏甘临、秋花椰菜新品种,省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赵肖斌介绍,当地采取套种早春土豆、越夏甘蓝、秋冬花椰菜茬口模式,早春土豆已经收获出售,甘蓝目前进人收获阶段,秋花椰来一周以后上市。省农科院园艺所高级农艺师高冠英说,通过不同茬口安排,早熟新品种的引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有机肥、生物农药的推广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每亩一年收入1.5万元,净收入可达每亩5000元。
省农科院园艺所茄果类研究室主任、国家特色蔬菜产业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姚秋菊以朝天椒为例,在现场讲话中介绍了省农科院作为嵩县产业对口帮扶单位,以差异化优质化发展为切入点,推动当地特色蔬菜的迅猛发展。她指出,帮扶专家通过优化品种结构、改变载培模式、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技术、生物菌肥的应用、水肥一体化等配套关键技术的集成与应用,特色蔬菜产量和品质明显提升,实现亩增收1500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椒农收入,促进了朝天椒等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省农科院科技推广处李茜茜副研究员说,省农科院自开展产业对口帮扶工作以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长短结合、精准帮扶”的方针,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优势,结合嵩县实际、强化科技引领支撑,引进一批新成果、新技术,并应用于当地农业生产中,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打造科技示范引领样板,助力嵩县脱贫攻坚。
2019年嵩县对口产业帮扶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观摩会由省农科院、嵩县人民政府主办,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嵩县农业农村局、库区乡人民政府、闫庄镇人民政府、车村镇人民政府承办。省农科院驻嵩县帮扶工作队队长万景瑞、省农科院驻嵩县工作队联络员孙文喜、漯河、西华、荥阳等科研院所单位相关人员,嵩县农业农村局、车村镇、陈楼村有关人员,周边合作社及种植户参加了此次观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