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生态农牧种养结合 构筑清洁生产链

《河南科技报》,111日:B6版,科学养殖 

 

生态农牧种养结合  构筑清洁生产链

 

我省地处中原,不仅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同时也是养牛大省,粮食产量、牛肉产量和存栏头数均居全国前列。据统计,我省牛肉产量占全国的11.6%,牛存栏头数占8.3%,约887.2万头,牛养殖业粪(尿)废弃物生产总量大。与此同时,我省粮食总产量高,秸秆资源量大,以小麦(每年约3655.5万吨)和玉米(每年约2258.5万吨)秸秆为主,两者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0%,秸秆资源用于还田的比例约51%,用于燃烧、丢弃的比例约30%。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资源,含有氮、磷、钾等多种元素和养分潜力,其生物质能含量高达50%以上。秸秆焚烧、丢弃现象严重,不仅浪费资源,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环境问题。

一方面,作物秸秆(小麦、玉米)是反刍动物(牛、羊)良好的粗饲料,利用秸秆作为饲料能降低畜牧业对精饲料的依赖性,有利于食物安全。另一方面,牛粪(尿)也是很好的有机资源,干牛粪中含有粗蛋白10%~20%,粗脂肪1%~3%,无氮浸出物20%~30%,粗纤维15%~30%,具有很高的氮磷钾等养分,农田施用牛粪堆肥能蓬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近年来,我省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呈现出小规模、大群体的特点;肉牛养殖户的粪污处理设施、收集方式、处理工艺以及资源化利用整体上均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省中小规模养殖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粪污处理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操作性不强,在养殖场推广困难。中小规模养殖场对粪污处理技术接受程度较低,养殖场粪污处理设备配套性差,处理技术落后,给养牛场粪污资源化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废弃物资源利用岗位专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资环所聂胜委博士介绍。此外,大规模养殖户由于规模大,粪污量大,粪污资源生产商品有机肥或低价销售给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但是商品有机肥属于高附加值产品,市场消纳量有限,难以产生更高的价值。肉牛养殖户缺乏考虑种、养或与其它产业(如食用菌、基质)结合的意识,对牛粪资源的价值及最终市场流向缺乏清醒的认识。出现处理设施不完备,或者设施完备生产的商品滞销的现象。

作物秸秆是养牛的天然饲料,而利用牛粪堆肥还田则是种田很好的有机肥,把养牛与种田结合起来,不仅解决了秸秆利用的问题,同时也为培肥地力提供了良好的有机肥源,实现资源互补,变废为宝,清洁环境,生态发展。

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团队在牛粪、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方面做了较多研究和探索,对我省的作物秸秆资源和牛养殖业区域布局进行了梳理,认为养牛规模应该基于农田作物种植对粪污的消纳能力而定。以种小麦为例,聂胜委博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利用牛粪快速腐熟堆肥还田技术,可以替代小麦季20%化肥需求量,每亩节约投入约30元,增产3%~10%,每亩增收50~200元,按中等规模的流转户(600亩)来说,仅小麦季便可增收3~12万元。而且,牛粪堆肥还田,不仅实现了-衔接,同时培肥了土壤,提高地力。

近年来,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在首席专家王二耀博士带领下,不同岗位专家之间,充分发挥体系自身的优势,通过技术宣传、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牛养殖户对粪污处理的认识。因地制宜发展肉牛养殖业,利用牛养殖业废弃物,推行生态农牧-循环模式,构筑养殖-种植清洁生产链,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消纳能力。促进牛粪资源多途径、多样化利用,实现牛粪科学、合理利用,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