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春季施肥和综合管理

                                                                                                                 转自  《 农民日报 》( 2014年03月20日   07 版)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国冬小麦已经进入春季田间综合管理的关键时期。下面就以合理施肥为重点,谈谈怎样根据土壤肥力、墒情和苗情等情况对冬小麦分别进行综合管理。

    冬小麦是分蘖作物,每亩总茎数是形成产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反映苗情的重要指标和施肥的重要依据。总茎数过低,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潜力,但总茎数过高,或密度过大,又会使成穗率、穗粒数和粒重降低,增加倒伏风险;春季还是决定冬小麦穗粒数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做到水肥结合,适期适量供应,也会显著增加小麦产量。所以春季合理施肥的关键技术是:不误农时,根据不同田块的土壤肥力、墒情、苗情和前期施肥情况等,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三类苗麦田对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的三类苗麦田,应及时进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节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二类苗麦田对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45~60万之间,群体偏小的二类苗麦田,在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麦苗偏弱群体不足的麦田,可在起身初期至起身中期追肥浇水;群体适宜的麦田,应在起身后期追肥浇水。

    一类苗麦田对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60~80万之间,群体适宜、麦苗健壮的一类苗麦田,可在起身后至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2~15公斤。

    旺苗麦田对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大于80万、叶色浓绿,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采取中耕镇压,减少氮肥施用,控制群体旺长,预防倒伏和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节后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

    严重受旱麦田对于受旱严重、出现点片黄苗、死苗的麦田,要在早春土壤解冻后立即浇水保苗,同时每亩施用尿素7~10公斤,促苗返青早发。待返青后在起身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再追施尿素10~15公斤。

    无水浇麦田对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镇压与划锄结合,提墒保墒,提高小麦本身的抗旱能力。趁早春土壤返浆或降雨,用化肥耧或开沟亩施尿素5~7公斤,如果生育中后期遇到降雨,每亩可再追施尿素5~10公斤。

    晚播麦田晚播小麦一般发生在北方冬麦区,由于前茬作物晚熟晚收,腾不出地,或因土壤墒情不足、雨涝等原因而迟播。晚播麦总茎数往往偏低,苗小苗弱,所以要适当增施肥料,促进分蘖,健壮植株。晚播麦后期更易遭受干热风危害,可酌情喷施2~3次0.3%磷酸二氢钾和0.5%尿素溶液,进行防治。

    此外,对底肥没施磷肥或缺磷田块要配施磷酸二铵;对没有灌溉条件或缺乏有效降水的田块,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能起到以肥济水的作用。也可通过施用有机肥覆盖保温、保墒和改善作物营养,促进水肥协调。对长期不施有机肥的田块还可适当增施钼、硼、锌肥等微量元素肥料。

    我们国家很大,上述施肥技术主要是针对华北地区的,其基本原则虽然普遍适用,但具体做法要因地制宜。例如,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盐碱土面积较大,合理施肥要与抗旱、抗盐碱化措施相结合;长江中下游稻茬麦地区要清挖“三沟”(厢沟、腰沟、围沟),排渍、防涝、防治冻害并注意锰等元素的缺乏;南方春雨较多但拔节期时有干旱的地区,既要排水防涝又要注意灌水防旱。